中新网济南12月3日电 (李明芮)“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首尔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学者与会,省察和反思当代儒学发展,为当代儒学发展献智献策。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代儒学发展已经进入‘繁星满天’的时代,但也需要反思过去,以便更好地开创未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基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对当代儒学领域出现的数十种原创学说进行了汇总和回顾。他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十分切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即以生生作为核心范畴来建构当代的中国哲学。尽管生生哲学是最有竞争力的哲学,但它不是唯一的哲学。任何哲学只要对成就生命和成就人发挥作用,它就是有用、有生命力且值得建构的哲学,因而要倡导多元的哲学。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杨自平在致辞时提到,这次会议主题关注当代儒学发展,分别就儒学经典解读、儒学研究方法、当代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周易研究四大方面进行研讨。她认为,在现今人类世界正在面临巨大考验的背景下,儒学研究与时代的密切关联成为重要课题。“透过对儒学经典的现代诠释回应时代议题是现今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文智则结合自己在海外的观察思考,提出了对当代儒学发展的看法,即儒学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传统,但现在已无法解决人心和社会的很多问题,因而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他指出,儒学目前内部探讨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是比较封闭,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但儒学中也有静坐工夫可以补足这一方面。
“儒学、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供图
当天,研讨会也组织了主旨演讲环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林安梧等学者围绕当代儒学、东亚易学的研究现状,儒学的现代诠释及创造性转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阐述。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将持续至12月3日,除开幕式、主旨演讲外,还设置了7场小组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发言主题一方面涉及了对天道观、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仁学等儒家传统命题的创新性诠释,以及对牟宗三、熊十力、唐君毅等当代新儒家开创者的拓深性研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充分结合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着眼于回应现代性问题和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儒学理论建构。
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完)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大漠园丁筑教育绿洲
车行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这里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上游,浅藏云端的雪山之巅环抱在后。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20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随同共青团中央工作人员来到南疆多地寻访西部计划志愿者,天杭实验学校是第一站。
走进天杭实验学校教学楼内,两幕巨幅画报相迎而立——一面画着天山,一面则是江南山水图。据该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2007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崔振强介绍,这是一所由浙江杭州援建的学校,此名此景寓意“杭州和阿克苏两地人民在天山脚下结出美好的教育成果”。
8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崔振强。曾玥 摄
2007年,崔振强从河西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由此来到阿克苏。一年后,他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当地教育系统工作。近15年的教学生涯中,崔振强先后在阿克苏市第三中学、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任教,其间参与多所幼儿园、初高中学校的筹建工作。
谈及学生,崔振强反复提到“感动”二字。“我教出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最骄傲的就是我的孩子们回到了祖国西部,回到阿克苏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让我非常感动。”
在疆生活16年,改变了崔振强的很多生活习惯。“我刚来新疆的时候闻不得羊膻味,也吃不惯米肠、面肺,但现在已经慢慢喜欢上这里的美食了。”他回忆起,刚开始工作时经常备课到凌晨,“半夜饿了没东西吃,但有维吾尔族老乡们的米肠、面肺,于是慢慢就吃习惯了。”崔振强笑着说,“现在偶尔不吃一顿,还挺想念的。”
十余载春秋,不只人在变,城市也在变。从曾经在马路上跑的毛驴车,到现在人车分离,“三步一个街头,五步一个游园”,崔振强感慨道,“城市越来越漂亮了”。随着父母、爱人、孩子留疆生活,崔振强早已把家安在了阿克苏,“这样我能更加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也让我决心扎根新疆”。
自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起,先后已有数万名像崔振强一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开展志愿服务。
一路朝南,贴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字样的车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和田地区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门前停下。走进教学楼拾级而上,鞋底遗落的细沙点缀着台阶,为这个地处沙漠腹地的校园绘就底色。
8月25日,贴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字样的车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曾玥 摄
教室里,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武申奥正在给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新学期第一课,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与教室相邻的教师办公室里,还有35名和武申奥同届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忙碌着。
据校长杨彬介绍,目前巴克墩村小学共有6个年级、452名学生,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部由西部计划志愿者承担。

2017年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开始探索“驻村支教 志愿支教”教育扶贫新模式。从2018年7月起,巴克墩小学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整体负责教学工作,教师班底由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组成。2022年,巴克墩村小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接力支教服务队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这里,不仅是我在教孩子们知识,孩子们也在教我人生的道理,我们一同学习和成长。”同是任教语文的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闫金培说,“希望经过我们一代代支教老师的努力付出,能让孩子们真正有机会走出去,看见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在六年级(1)班的教室后方,有一面“签名墙”,孩子们的名字簇拥着“是终点 亦是起点”的黑板报。武申奥告诉记者,毕业班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上内初班,走出大漠,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内初班是一项面向偏远农牧区乡村小学或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教育优惠政策,旨在让全疆的所有孩子都能获得优质教育机会。
8月25日,202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武申奥正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曾玥 摄

踏入12月,距离新一届内初班的招生考试便已进入170天倒计时。武申奥、闫金培和巴克墩村小学的其他任教老师连日里忙着给孩子们查漏补缺,希望在来年1月的期末考试和5月的内初班考试中收获好成绩。崔振强则刚刚完成近期的第3轮家访,又准备到教学楼巡视供暖装置、检查暖气温度,入冬后每周如此。
“我真的没想到16年前做的决定会给我的人生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回望过去,崔振强动情地说,“这段经历一生难忘,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闫金培也同样用“难忘”和“宝贵”来形容参加西部计划的感受,“就像我们的那句誓言一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完)